网站首页 > 最新动态 >

90后“新农人”聂珊珊:“江中宝岛”直播经 为乡村振兴“播”撒希望

发布时间:2025-09-01 14:36:52   作者:管理员  浏览次数:0

“外面再好,不如守在父母身边;土地再平凡,也能种出不一样的未来。”这是90后“新农人”聂珊珊常挂在嘴边的话。从最初回乡时的迷茫,到如今成长为四季春农业园总经理、田园农咖主理人,她凭借大学期间所学的广告营销知识,用电商直播打破传统农业边界,不仅让“江中宝岛”的农产品成功走出小岛,更给村民增收“播”出了一条新路子。

图片

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农业,并非聂珊珊最初的职业选择。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下地劳作的记忆,让她对土地有着天然的亲近感,但也让她深知农业种植的艰辛。大学毕业后,她曾在外接触广告行业,积累了营销宣传经验,直到在父母的劝说下,动了回乡的念头。

2014年前后,聂珊珊回到家乡,却陷入了“不知道能为农业做什么”的迷茫。这时的世业镇仍以传统种植、线下采摘为主,年轻人参与度低。初期,她尝试过电商、微商,却始终没找到与农业的结合点,摸不准方向。她开始思考:自己学的广告营销、擅长的宣传技巧,能不能为家乡的农业“破局”?

图片
图片

2020年疫情期间,世业镇的线下采摘全面停摆,四季春农业园的草莓大量堆积,父母整日焦虑不已。她想起自己曾接触过的电商模式,决定“赌一把”:从朋友圈发布草莓信息试水,到抱着手机钻进草莓棚做全天候直播。初期毫无经验,她顶着棚内40℃的高温,连续7小时讲解草莓品种、口感,反复测试直播时段——“早上9点流量少,下午3点下单多,晚上8点互动强”,靠着一点点摸索,慢慢摸清了流量规律;为解决生鲜运输难题,她自费买设备、钻研包装,既保证草莓不磕碰,又能降低物流成本;面对父母对直播的质疑,她没辩解,只是用销量成绩,让家人逐渐理解,甚至主动配合出镜。

这场直播“自救”,不仅挽回了农业园的损失,更让聂珊珊找到了自己的“核心赛道”——直播助农。2023年盛夏,村民顾大爷的爆浆玉米滞销,她主动免费代销,以3元/根的价格迅速售罄;今年5-7月,她骑着电瓶车走遍小岛,上门查看当地农户无花果、黄桃的种植情况,严选品质后上架直播间,建立起“农户直供+电商直销”的链条。她认为,农产品经不起“摆拍”,真实的田间场景、真诚的讲解,才最能打动人。她随手记录的种植日常、打包过程,吸引了不少客户关注世业洲的优质农产品。

如今的聂珊珊,不仅仅是主播,而是带领村民共同增收的“领头人”。扎根农业基地10年,她的助农版图不断拓展:免费为20余户村民提供直播代销服务,从草莓、玉米到鸡蛋、无花果,户均增收近5000元;组织电商技能培训,教授流量运营、互动话术、品控技巧,让更多人学会用手机当“新农具”;在四季春高效园区新增农产品水吧项目,将鲜果加工成饮品,延伸销售链条;推广“直播引流+线下采摘”的体验游,让农业不止于“种”,更能“玩”。

图片

她先后参与《丰收中国》《记住乡愁》等节目录制,以《我在小岛种草莓》专题讲述新农人故事,让世业镇的“江中宝岛”名片走向全国,她本人也获评镇江市农产品电商直播技能大赛三等奖,成为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典范。

图片

今年7月,丹徒区新农人发展促进会的成立,让她更有信心:借助这个交流平台,新农人之间可以共享行业信息、寻找合作机会,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。今年,她还参与了苏超农产品市集,通过拍摄主题视频引流,吸引不少客户线下咨询。

在发展农业过程中,她始终把“严选品控”放在首位,同时,她也在积极拓宽渠道,对接社团团购、自助超市,让农产品销售“多条腿走路”,实现了销量与口碑的双提升。

从广告人到新农人,聂珊珊用10年时间证明:农业不是“苦差事”,而是“新蓝海”。她期待着,有更多年轻人能回到家乡,把创新思维注入田野,让青春与泥土碰撞出更多可能,让“江中宝岛”的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。

来   源:丹徒农业


Copyright©2010-2025苏ICP备2023039102号-1 苏公网安备32111202000344 世业洲旅游度假区版权所有

咨询热线

+86-511-87052808